豬副嗜血桿菌病的防治豬副嗜血桿菌病,又稱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也稱格拉澤氏病,是由豬副嗜血桿菌引起。這種細菌在環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豬群當中也能發現。隨著世界養豬業的發展,規?;曫B技術的應用和飼養高度密集,以及突發新的呼吸道綜合征等因素存在,使得該病日趨流行,危害日漸嚴重。 中國副嗜血桿菌在養豬場引起豬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的報道屢見不鮮,特別是規?;i場在受到藍耳病、圓環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時,豬副嗜血桿菌病伺機暴發,導致較嚴重的經濟損失。 該病通過呼吸系統傳播,感染途徑、方式多種多樣。當豬群中存在圓環病毒、豬繁殖呼吸道綜合癥、溫和性豬瘟、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況下,該病更容易發生。這種細菌會作為繼發的病原伴隨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豬肺炎。在肺炎中,豬副嗜血桿菌被假定為一種隨機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種典型的“機會主義”病原,只在與其它病毒或細菌協同時才引發疾病。近年來,從患肺炎的豬中分離出豬副嗜血桿菌的比率越來越高,這與支原體肺炎的日趨流行有關,也與病毒性肺炎的日趨流行有關。這些病毒主要有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圓環病毒、豬流感和豬呼吸道冠狀病毒。據報道:副豬嗜血桿菌與支原體結合在一起,患PRRS豬肺的檢出率為51.2%。 飼養環境衛生差,飼養密度過大,純凈水供應不足、營養性飼料使用過多(高能量、高蛋白、微量元素)等情況下該病更容易發生,斷奶、轉群、混群或運輸也是常見的誘因。 副嗜血桿菌可能導致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各年齡段均有發病死亡的病例,以5-8周齡為甚。 豬副嗜血桿菌只感染豬,可以影響從2周齡到4月齡的青年豬,主要在斷奶前后和保育階段發病,通常見于5-8周齡的豬,發病率一般在10%-15%,嚴重時死亡率可達50%。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發生于膘情良好的豬,病豬發熱、體溫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郁、反應遲鈍,食欲下降或厭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難,腹式呼吸、心跳加快,體表皮膚發紅或蒼白,耳梢發紫,眼瞼皮下水腫,部分病豬出現鼻流膿液,行走緩慢或不愿站立,出現跛行或一側性跛行、腕關節、跗關節腫大,共濟失調,臨死前側臥或四肢呈劃水樣。有時也會無明顯癥狀而突然死亡,嚴重時母豬流產。在發生關節炎時,可見一個或幾個關節腫脹、發熱,初期疼痛,多見于腕關節和跗關節,起立困難,后肢不協調,直至衰竭而死亡。 慢性病例:多見于保育豬,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難,皮毛粗亂,四肢無力或跛行,生長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防治方案: 一、母豬在產前產后的一星期里在飼料中添加藥物消除母豬身上和子宮及胎盤內的豬副嗜血桿菌包括其它內雜菌對胎兒的侵害、預防母豬產后生殖道及泌尿道的細菌感染,使仔豬出生后有一個“干凈”的環境,減少感染豬副嗜血桿菌病的機會: 派畜健1kg+康恩諾300g+派易凈(地美哨唑)2公斤,拌料1噸,連用7天。 二、仔豬出生后,豬副嗜血桿菌主要從呼吸道和仔豬身上的傷口感染進入豬的體內發病,所以建議在仔豬剪牙、斷尾時每頭注射0.5ml苞瓏;在仔豬閹割時每頭注射1ml苞瓏,包括同欄沒有被閹割的仔豬,因為仔豬在搶奶的過程中關節處也會磨破皮造成傷口;仔豬斷奶時也會打架造成傷口,但可以不用注射藥物預防,以減少應激,建議在斷奶時的飼料或飲水中添加藥物預防(如下)。 三、保育豬:斷奶后飼料添加藥物或飲水添加藥物,預防斷奶應激后體質下降各種細菌感染,特別是副豬嗜血桿菌、流感嗜血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鏈球菌等病,預防細菌性肺炎和下呼吸道染。 派畜健1kg+康恩諾300g+紫屏風1kg,拌料1噸,連用7天。 或: 派畜健1kg +感欣通1.5kg,兌水3000斤,每天上午、下午各飲2小時,飲用3天。 四、發生豬副嗜血桿菌病后的治療:對發病的豬群用派畜健2kg+康恩諾400g+紫屏風2kg,拌料1噸,連用7天進行治療,同時對比較嚴重病情的豬進行注射治療:苞瓏5ml(肌注一邊)+康恩諾注射液5ml(肌注另一邊)/100斤豬體重。 |